二十年前的一天早晨醒来,张小宇上厕所发现自己的尿液呈酱油色,在辗转多家医院就医后,她最后被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罕见疾病。
刚开始,张小宇主要依靠激素治疗,到后来病情加重时改为输血治疗。
在国内,对于这种罕见病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常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激素或者输血。2022年11月,针对该疾病治疗的C5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正式在中国上市。
而张小宇直到今年1月才开始使用这款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该药物上市已有两年时间,由于价格十分昂贵,包括张小宇在内的绝大多数患者都无法承受。2023年12月,包括C5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在内,共有15款罕见病药物顺利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药价大幅减少。
2024年2月29日迎来了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药物从无到有,且进入医保目录后,在打通医院“最后一公里”上,如何才能更快进入到患者手中,再度受到关注。
从无到有
王顺清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兼血液内科主任。这些年,他陆陆续续接诊过一些PNH患者。
大多数罕见病都有遗传性,但PNH比较特殊,这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的血液病,由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并导致红细胞破裂(医学上称“溶血”)的血液疾病,并不遗传,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三。PNH主要症状为血管内溶血、血栓形成以及骨髓衰竭,很多患者最终死于血栓或者骨髓衰竭的并发症。
王顺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内外统计,一名PNH患者平均需要就诊3到4次才能被确诊,原因是患者发病后出现的症状各有不同。“有些患者出现尿液颜色很深时,他们可能会直接去急诊、肾内科看诊;也有些患者出现血栓时,他们会去神经内科看诊;还有一些患者出现腹痛时,就会去消化科看诊。等患者找到血液科时,基本前面找过很多不同科医生了。对于这种罕见病,误诊和延迟诊断是常见之事。”
王顺清表示,PNH的发病年龄,主要是青壮年,且不分男女,百分之七八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岁至40岁,这本是主要劳动年龄,但为何会在这个年龄段发病,目前还找不到具体原因。
张小宇确诊该疾病时才26岁,从确诊至今,这二十年里,她时常遭受疾病带来的折磨。“身体特别虚弱,我可能爬半层楼腿就酸得不行了,心脏经常狂跳,晚上睡觉躺下后,会耳鸣、头疼等症状,经常无法入眠。因为血红蛋白少,一直处于贫血状态,加上可能会出现溶血症状,我也不敢怀孕生子。医生也不建议生孩子,担心胎儿的营养跟不上,我认识的病友生小孩的很少。”
王顺清表示,在C5补体抑制剂上市之前,国内并没有一些较好的治疗方法,比较常规的治疗手段,就是采用糖皮质激素来稳定红细胞膜、减轻溶血,但会出现如继发性高血压、消化道出血、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一旦激素无法稳定病情时,就要依赖输血。除了这些,还有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但后者风险很大,用得并不多。整体看,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差。
2022年11月,C5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正式在国内获批用于PNH治疗,可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并提升生存质量,但一支价格两万元以上,一年治疗费用是50多万元,再加上需要长期使用,这对绝大部分患者来说是负担极重。
2023年12月,该药成功通过国家医保降价谈判,每支价格降到2518元,药价大幅减少。
王顺清表示,罕见病药物降价进入医保目录后,有助于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惠及更多患者。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普及相关罕见病治疗知识,推动医生提升诊疗水平,最终推动疾病更早被发现、更早被诊断。“就我了解,目前广东省方面也在成立PNH协作组,组织医生对这类疾病的学习与诊疗培训等。”
如何更快惠及患者
近年来,我国重视罕见病防治。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首次将121种罕见疾病以目录形式向社会公示。再加上2023年9月份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罕见病目录病种从121种增加至207种。国家卫健委也在通过建立诊疗协作网、制定诊疗规范、开展医务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罕见病规范诊疗能力。
罕见病药物因研发成本高昂,市场容量小,多数定价高昂。如何解决药物的可及性,国家多个部门持续在努力探索。这几年来,每年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皆有高价值的罕见病药物谈判成功。
如2022年12月的国家医保谈判,包括C5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在内,共有15款罕见病药物谈判成功,数量超过历年,以往一年最多只有7款药物纳入。这15款药,填补了10个病种的用药保障空白。根据国家医保局方面初步估算,这批罕见病用药纳入目录后,有望惠及近万名患者,近万家庭将重燃生活希望。
罕见病药物谈判成功并纳入医保仅仅是提升药品可及性的第一步,相关药品真正落地还需要挂网采购、医院准入等环节。如何推动这些药品落地,同样也受到关注。
目前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罕见病药物进入医保后,在打通医院“最后一公里”上仍会面临一些挑战,如一些医院对于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主要采取的是临时采购路径,还无法做到随时储备。对于患者而言,这会带来一些困扰,每次要使用相关药物时,需要临床医生打报告、等待审批等。
王顺清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每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下称国谈)的药品并不少,哪些药品会进入到医院的正式采购目录,医院有一个遴选过程。对于高价值罕见病药物,如果医院大量进行采购的话,会占用大批资金,除了药品采购资金外,还需要耗费其他物力、人力进行管理储存等。再加上患者数量相对减少,可能会造成药品过期浪费等。在药品零加成政策下,对于医院而言,药品增加越多,带给医院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何阿妹、徐源等4名作者2023年在《中国医疗保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中罕见病用药落地情况分析——以20种罕见病用药为例》的研究。
该研究以2019年至2021年谈判成功并仍在协议期内的20种罕见病用药为例进行分析,共涉及15种罕见病。研究发现,这20种罕见病用药在全国落地情况差异较大,仅有6种药品在全国31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配备,其他14种药品在多数地区未全部落地。经济状况较好、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更强、医疗资源丰富的省份以及“双通道”政策执行较好的省份,药品落地情况相对更好。
从上述这些研究看,影响医疗机构引进高价值罕见病药物的因素,主要是会面临较大的控费压力,因为卫健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考核中,许多指标会与费用挂钩,比如药占比、次均费用、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
王顺清也在呼吁,对于罕见病诊疗上,国家方面能给医院更多政策上倾斜。
“一般来说,大部分医院都会让国谈药进院,只是需要时间。我们医院是广东省最快、也是目前唯一申请进院使用C5补体抑制剂的医疗机构,惠及了PNH病人,但是某款药都集中到一个医院,医院自身的资金压力会很大,另外,也会影响到医院的考核指标。如果国家能给医疗机构一些鼓励政策,大家会积极推动相关罕见病药品进入医院。PNH这种疾病本来是罕见病,每个医院分一点,医院的压力就不大了。对于PNH,我们现在搭建协作组、诊疗网络,目的是帮助不同医院提升这类疾病治疗水平,这样可以分散病人治疗。”王顺清说。
(文中张小宇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