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居民财富规模的持续增长,中产阶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力军。继高净值客群之后,中产客群也成为了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力量。如何化解财富焦虑和洞悉中产阶层的财富管理需求,成为了财富管理机构增强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
近日,由普益标准主办、普益集团联合发布《2020中国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显示,中产家庭呈年轻态,学历水平较高,生育水平较低,劳务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与年龄、学历具有一定正相关性。研究发现中产家庭年龄主要分布在26-55岁之间,其中26-35岁年轻中产家庭占比超4成,总体平均年龄37岁。中产家庭本科学历占比近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32.11%。有过半数的中产家庭育有1孩,仅有两成家庭育有2孩,年轻中产家庭生育率更低,26-30岁年龄段中有过半的中产家庭未生育子女。中产家庭整体重视子女教育,约四成家庭的年子女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5%-15%。近八成中产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务工资报酬,家庭收入多集中于50万及以下,平均年收入为56.04万元,年龄越高、学历水平越高,高收入段家庭占比越高。
《白皮书》指出,中产家庭资产配置普遍存在财务压力大、理财知识匮乏、资产配置长期项目规划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子女教育、养老、还贷已成为压在中产家庭身上的三座大山,房贷更是中产家庭最大的负债压力来源。与此同时,中产家庭对家庭收支预期较为谨慎悲观,迫切需要优化资产配置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但当前各类传统稳健型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滑,个人理财能力的不足导致了中产家庭资产配置难度的增加。此外,研究发现当前中产家庭的资产配置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配置理念不成熟,仍有“刚兑”期待,约有7%左右的中产家庭不愿接受本金损失,近一半家庭对净值化资管产品的运作较担忧。二是财富保障水平低,长期项目支出配置规划不足,仅有不到三成的中产家庭对财富保障及家庭风险管理有比较高的了解,26-35岁家庭普遍在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长期项目支出配置方面缺少全面规划。三是配置结构不合理,住房资产占比较高,平均占比达52.33%,金融资产中存款及银行理财等固收类资产配比高,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有待优化。四是养老、医疗规划不足,过半中产家庭年均保费开支不足家庭年收入的一成,家庭全员保险配置率不高,主要以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为主,保单量并不高,但提高保险配置比例意愿明显。
《白皮书》发现,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目标以稳健增长为主,公募基金增投欲望最强,倾向于专业机构打理投资。研究指出中产家庭的资产配置需求呈现出与高净值等财富群体不一样的特点。从配置目标来看,37.81%的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目标以稳健增长为主,36-45岁中产家庭群体“冒险”精神较突出,26-35岁群体更为激进。从配置结构来看,中产家庭的公募基金增投欲望最为强烈,有六成左右的中产家庭计划未来一年提高公募基金资产的配置,股票、商业保险、私募基金紧随其后。从决策方式来看,多数中产家庭更倾向于选择专业机构打理投资,注重服务机构的专业性,同时也在产品的丰富性和收益性、服务的多元化等方面对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白皮书》建议,中产家庭需确立合理的资产配置目标、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优化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并选择专业的财富服务机构。一是要立足家庭生命周期,从家庭所处阶段的需求出发,确立合理的家庭财富配置目标,以确保家庭的发展能有序实现,同时强化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作为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目标。二是要把握宏观政策趋势,尤其是要深刻认识到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资产配置价值有所下降,应树立资产配置理念,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三是要确立整体配置逻辑,通过分散投资,优化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实现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三大目标统一,组合产品或成最佳选择。四是要选择科学配置方式,金融资产配置是专业性相对较强的领域,中产家庭可委托专业机构,合理设计专业化与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更好地满足自身资产配置需求。